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

1湳仔村社區歷史及特色






湳仔村社區歷史及特色


尋找湳仔村共同記憶


地名由來

雲林縣二崙鄉湳仔村,

清領時期,即有湳仔壓莊名,

明治四十二年(1909)屬於西螺支廳崙背區布嶼堡田尾庄,

大正九年(1920)劃歸虎尾郡二崙庄田尾(田尾大字湳仔小字),

光復後編為湳仔村,為免與西螺鎮的頂湳、下湳等處混淆,故本地俗稱為「田尾湳仔」。

曾經在民國84年更名「南興村」,

隔兩年在民國86年再修正為「湳仔村」。

據雲林縣元子公張廖姓宗親會的廖姓大族譜記載,最早入墾此地的是十一世祖廖為見公等人;此地位於二崙鄉最南端

緊臨新虎尾溪,地勢低漥遇大雨農地呈澤國狀態而得名湳仔。


村里特色

來台開墾至今村內多務農為生,土壤屬粘質土,養份豐富,保水保肥力強。目前仍有七成以上種稻,其它種植蔬菜或瓜類。各廟宇及活動中心是居民育樂場所,下棋、舞蹈、唱歌、運動健身、教育學習及聊天等等聚會形式不一而足。
公共設施:

湳仔社區活動中心、相思池畔、籃球場、湳仔示範公墓、納骨塔、入口意象、湳仔橋、新虎尾溪湳仔段水霸公園

景點:

舊台糖湳仔鐵路站舊農會倉庫、奉德宮、玄綠宮伏魔大帝、龍雲寺濟公廟、福興宮、諸善堂、廖家七房頭古厝(昌盛堂)。

人口分佈:

福佬客為通用語,行政區域劃分為十二鄰,430戶,居民人數1447人,男性792人,女性655人。 (100年6月統計),詔安語約32%。

原住民人口數:2人。


屬西螺七崁之三:「得正祀位藍轎八台」:

第三崁的區域包含了犛份庄、田尾、湳仔,所謂的七崁箴規,指的是祖先們特別留下來的七條祖訓,希望子孫們常常感念。

第三崁的由來,也是「張廖」雙姓;「生廖死張」的故事。

張廖的由來

      張廖氏的發源始於福建漳州府詔安縣官陂,根據張廖 族譜記載,公元1341~1367年(元順帝)時,白蓮教猖亂,官陂始祖張愿仔(字再輝),為張天正之第三子,避居官陂坪賽以教書為業。當地有一員外名叫廖化(又稱廖三九郎),生有一女名大娘,品行端正,事親至孝。廖化見張愿仔忠厚風雅,贅為東床(張愿仔入贅時兼養子,改名為廖元子)。廖化視張愿仔為親生,把所有產業交於他處理。女婿對岳父母也像親生父母一樣孝敬,深受當地族人的讚譽。
        公元1375(明洪武8)年,廖元子48歲,獨子廖友來出生,在友來公未冠之時,廖族有親眷犯國法而逃獄,以舊社會律法的規定,往往株連九族,因此連累廖氏全族。此時元子公挺身與官方申辯,因此使官司拖累多年,結案後,元子公在返家途中患病垂危,臨終囑咐友來公,「吾深受汝外祖父母知遇之恩,欲捨命圖報,未能如願,汝當代父報答,子孫生當姓廖,以光母族,死當姓張,以存子姓,生死不忘,張廖兩全」友來公謹承父志,以張承廖,並立誓「凡我子孫,生則姓廖,歿後書張,不違祖命,以報廖公之德。
        父本姓張,來源於河南清河郡衍派,雲霄西林和尚塘有祖跡,以後應回祭祖掃墓,以盡孝道,若移居外地,姓張、姓廖由其自便。」此便是七崁廖姓人,生時姓廖,死後歸張繼承雙廖的由來,而「張骨廖皮」一詞又有「生廖死張」一說。這段歷史說明七崁廖姓人感恩圖報又不忘本的風骨,也由於這樣的家訓,使七崁人的血液流著忠孝節義的熱潮,以後化為保鄉衛民的力量,在先民開拓史上留下精彩的一頁。

        湳仔村廖姓人物眾多,村莊內人物歷史優先提及多位廖姓祖先,他們大多被供奉在昌盛堂及崇遠堂。





為見公祠-昌盛堂 沿革志


        切思吾族遠自元子公(張再輝)進贅廖三九郎家為東床,單傳二世祖友來公,一脈雙祧而始,開立張廖一族,至十一世祖為見公、字達朝,於清康熙四十年歲次辛己(西元1701年),隨同祖妣祖及三子朝科公,由祖居詔安縣二都官坡東渡,在今之二崙鄉湳仔村定居開闢荒地墾耕。

        為見公有四子:長朝卿、次朝黨、三朝科、四朝壽,渡台時囑咐朝卿、朝黨二子留守祖居,掌理祖業,公自幼拜師少林寺門下,精通武術,一生勤樸務農,施醫桑梓,傳授武術,自衛鄉里不遺餘力,至清壅正四年,祖居之朝卿、朝黨兩人思親心切,雙雙渡台,欲與父母團聚,但父子相見,父祖大怒,將兩兄弟諫出門外,以後兩兄弟行蹤不明。公思子之餘,同年趕回官坡,查不明二子消息,不久憂鬱患病於雍正五年五月十七日病逝祖居。

        十三世祖廷哲公,字昌盛(朝科公三子),二十八歲時,抱養王氏小女至十八歲時結為夫婦,連生七子:長國權、次國廳、三國房、四國豔、五國盧、六國守、七國緘。所謂七房頭,昆仲和睦,同心協力、勤耕儉業,購置田地百餘甲,兒孫滿堂,成為當地豪族,揚振家聲。為追念祖德,於道光二十四年歲次乙己興建祠堂曰昌盛堂,奉祀先祖,並設永盛學堂教育子弟,傳授武術,護衛鄉土。光緒六年家族增至七十餘人而分居,保留三甲餘地為祭祀公業,七大房子孫輪流祭祖,以表孝思並勵族人,知恩報本,啟發後人,流芳萬代。

取之於族譜抄錄




張廖姓七房頭三寶

廖名森先生,86歲,退休於台糖虎尾廠。

廖名鈕先生,83歲,經營三星商店。曾任第二屆湳仔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、農會理事、老人會長、國民黨科技委員。

廖名壐先生,78歲,退休於二崙鄉公所民政課長職。

三兄弟在西螺七崁.張廖姓家族中,是第十七世的輩份,在湳仔村中只有這三位。三位頗受尊敬的長者經常相聚,感情和睦,談天說地。其子孫事業工作皆順遂如意,孝順有佳,堪稱是七房頭三寶。

張廖家廟-崇遠堂

        「張廖」氏世族家祠,創建於清道光26年(1846年 ),西元1928年 ( 民國17年 ) 遷移現址。祠內建築處處皆學問,每一磚一瓦及刻字,都充滿對後代的祝福與期許,為導覽活動重要景點。興建家廟目的,以感念緬懷祖先拓荒開墾為主,教化孩童及托育幼兒為輔,有效善用土地及資源。每年皆舉辦祭祖大典,來自全國各地的雙廖姓子孫大會集,依古禮行儀。
延縣154即可抵達位置:西螺鎮福田里新厝二十二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